面对物联网丰满前景与骨感现实之间庞大的“苦海”,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就是那渡世的“宝筏”。
去年8月9日的华为开发者大会(HDC 2019)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正式发布了这款操作系统。过去一年中, HarmonyOS已经被用在了智慧屏上,根据规划,它很快就会搭载于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活的系列产品中,包括智能手表/手环、音箱、耳机等,老余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上的讲话也证明了这点。
一直以来软件生态与硬件是绑定的,那么HarmonyOS究竟有怎样的能力来打通不同的终端,实现生态共享、带来全场景无缝的体验?在HarmonyOS一周岁之际,让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下它。
物联网“苦海”待渡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代表作《双城记》中写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拿来形容物联网产业。
毫无疑问,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Global Industry Vision)报告预测,到2025年,个人智能终端数量将达400亿、个人智能助理普及率达90%、智能服务机器人将步入12%家庭,个人潜能将在终端感知、双向交流和主动服务的支持下大幅释放。在不少第三方的预测中,这个市场都将拥有千亿美元级的规模,有机会成为继手机之后的“下一座金矿”。
但在同时,现实与前景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以1999年微软提出维纳斯计划为始,面向消费者的物联网市场历经20多年发展却依然处于早期阶段。“彼岸”一定存在而“大潮”迟迟未能到来,令身处其间的从业者们痛苦不已,也让消费者们难以畅享数字化带来的种种便利。
这背后有着许多原因,追根究底在于“生态的碎片化”。物联网终端品类繁多、厂商繁多,小到可穿戴大到冰箱空调,各自有着不同的操作系统,壁垒无处不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同一家厂商生产的不同IoT模块之间都很难互通。
从产业角度看,这导致了市场体量很大却彼此割裂、各自为政,推动力量无法得到有效的聚拢,进而极大拖慢了发展节奏;站在消费者角度,一个个终端有着不同的APP,操作起来只是针对单一的终端而难以形成协同,所获得的体验非常有限,久而久之自然丧失了兴趣与期许。
5G的到来、Wi-Fi 6的成熟带来了改变的契机,同时也加深了各方的焦虑。要破局,要建立起全场景无缝的体验,一个打通不同终端的、统一的生态和操作系统将是关键。而HarmonyOS即是为此而生——与其站在风口等风来,不如自己造风。
HarmonyOS何以成为“宝筏”
作为一个兵家必争之地,物联网市场上的操作系统有数十种之多,也存在谷歌Fuchsia这样的竞争对手,谁都想“占山为王”。华为的HarmonyOS又能给产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与许多人因特殊时代背景所关注的手机操作系统有所差别,HarmonyOS承载的是华为全场景智慧化生态战略。该战略的核心是跨品类和跨品牌终端间的无缝互联,从“8+N”的表述中,可以窥见到它不仅面向PC、智慧屏、车机等大小屏入口,更面向各种泛物联网设备,面向更为庞大的“星辰大海”。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HarmonyOS的分布式技术打开了一个新思路,简而言之,就是将云计算的核心理念“资源形成池全网共享”,复制到全场景终端上,给IoT赋予一种全新的生态玩法。
一般终端上如果没有应用,那么它的价值就很难显现,然而产业也没有能力和资本去针对每个品类的终端扶持其形成一个个像手机一样的生态。基于分布式技术,HarmonyOS可以打破多终端之间的硬件界限,将各终端硬件的能力虚拟成可共享的能力资源池,让应用可以随意调用其所需的硬件能力,就像活字印刷术中的一个个单字字模,可以被无限次重复使用一样。这样一来,各终端之间就可以实现硬件互助、资源共享;应用也拥有了如同调用本地终端一样调用远程终端的能力。
对消费者来说,使用体验将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可以随时将手机中的工作内容共享到笔记本或平板上,将手机或PC上的画面投射到电视上,就如同使用一个多设备组成的“虚拟设备”,并且性能还得到了增强。对开发者来说,他们也将实现一次开发覆盖更多的终端,不仅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也为做出更多应用上的创新与突破、发掘出更多全新的场景与商机铺平道路。应该说,这对于整个产业都是个巨大的推动。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其EMUI 10中已经引入了分布式技术,“手机秒变大屏”的体验引发了消费者的追捧。
华为自己开发终端操作系统,实际上选择的是一条最难的道路。国产操作系统功亏一篑的有很多,Windows也拖垮了诺基亚的手机王朝时代。加之HarmonyOS面向的并非是短期的收益,而是打造真正横跨物联网的“超级终端”,也因此前方的挑战与不确定性更多,急功近利很难成功。所幸的是,华为一直是“长跑型选手”,注重稳扎稳打和对产品的打磨,一次次地从追赶到领先已经表明了,只要给华为以信心和耐心,它就能还大家以惊艳的产品。
咨询热线
扫一扫